唐生智晚年回忆南京保卫战,儿子唐仁和称:他不应承担完全的责任
程潜家客厅的火盆刚添了炭,张治中一句“长沙的火,总比南京的枪子儿体面”,把唐生智手里的麻将直接拍成了两截。三十年了,他还是听不得“弃城”俩字——哪怕只是拐弯抹角地提长沙文夕大火。
程潜家客厅的火盆刚添了炭,张治中一句“长沙的火,总比南京的枪子儿体面”,把唐生智手里的麻将直接拍成了两截。三十年了,他还是听不得“弃城”俩字——哪怕只是拐弯抹角地提长沙文夕大火。
当时淞沪会战的硝烟刚散,日军上海派遣军与第十军共10个师团,已沿京沪铁路、京杭国道两路杀向南京,迁都重庆的命令刚对外公布,“谁来守首都”就成了压在蒋介石心头的巨石。
1937年,集结了15万大军拱卫的南京城,从12月5日至12月13日,短短8天时间,就在日寇的强攻下土崩瓦解。随后日寇进城,对30万中国军民展开灭绝人寰的大屠杀。
1937年12月的南京城,寒风刺骨。日军的飞机时不时掠过上空,洒下雪片般的劝降传单,上面写着“日军三日内破城”。城南,卖馄饨的王老汉蹲在灶台边,看着传单直叹气:“往哪逃?这一担馄饨挑子就是全副家当,出了城,连口热水都喝不上。”
1937年12月12日下午5点,唐生智在南京卫戍司令部召开最后一次军事会议。会议只开了二十分钟,唐生智先是宣读了蒋介石关于“可相机撤退”的来电,然后下达了全军撤退的书面命令:司令部及其各直属部队、第78军及宪兵部队渡长江北撤;其他各部队冲破正面之敌突围,向皖南
南京秦淮区一栋老宅的翻修现场,工人敲开斑驳的墙体,一本布满了岁月痕迹的日记本悄然滑落。